- 科普头条
- 食品·健康
- 军事·论剑
- 天文·地理
-
-
我国今年计划发射8至10颗北斗导航卫星
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03-05 09:04体细胞克隆猴: 开启新药研发"灵长类"时代
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孙强从蒲慕明那接到体细胞克隆猴任务时,给自己和团队的时间是十年。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孙强团队马不停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5只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克隆猴。
03-05 09:04墨子号: 树起量子通信中国标杆
近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为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03-05 09:04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正影响全球渔业生产力
鱼类是全球超过一半人口的重要食物来源,5600万人口从事或依赖渔业相关产业。但一项刊发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鱼类种群已经受到气候变暖的显着影响,全球渔业生产力正面临挑战。
03-05 09:04科学家发现太阳系最远天体
太阳系中最远的天体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140倍。就在那时,他看到了一颗昏暗的天体,它与太阳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40倍——这是目前已知的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天体,大约是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3.5倍。
03-05 09:04吴伟仁:嫦娥四号探测数据将向全世界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表示,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再度唤醒,正在获取新的探测数据。
03-05 09:04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员签订"承诺书十条""
3月1日,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专门召开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会上,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450余名工作人员(包括流动编制人员)签订"工作人员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强调严守评审纪律,防范评审风险。
03-05 09:04全球变暖,吃鱼将受影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报道,研究发现,过去80年来受海水升温影响,全球部分渔场的渔业资源减少15%到35%。尽管海水升温能促进原本气温过低的少数渔场的渔业发展,但总体而言对全球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03-05 09:04空间站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火箭年底前将合练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即将拉开序幕,下半年,空间站核心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首飞载荷将先后运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场合练。
03-05 09:04 -
施一公"隔空"支持马化腾:鼓励多元资本进入基础研究
3月4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发言,支持鼓励多元资本进入基础研究。"施一公提及的这份建议来自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03-05 09:04噪声导致听力下降 专家提醒注意隐形的"听觉杀手""
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根据历年噪声岗位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情况发现,目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噪声导致的听力下降人群逐年增加。噪声导致的听力下降是因为内耳毛细胞损伤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于不可逆性的损伤,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效果也不明显。
03-04 09:09新研究有助揭开恐龙灭绝之谜
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是约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布的两项研究认为,小行星撞击和大规模火山爆发共同导致了恐龙和其他中生代动物的灭绝。
03-04 09:09 -
美国载人版"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版"龙"飞船2日首次试飞,在经过20多个小时飞行后,于3日凌晨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美国航天局的直播画面显示,"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3日5时51分(北京时间3日18时51分)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
03-04 09:09新研究有望提高一种免疫细胞的抗癌能力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日前宣布,该校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杀手T细胞"的免疫细胞功能衰减的分子机制,可通过改变这种机制来提高这种细胞的抗癌能力,有望用于研发新的癌症疗法。
03-04 09:09140年后的地球将有多热?北极都能长棕榈树
美媒称,现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大约是上次全球变暖主要时期的10倍。在PETM期间,两极基本上没有冰,二氧化碳的大量涌入和全球气温的飙升可能导致海洋环境的大范围灭绝。
03-04 09:09"雷打惊蛰前,49天雨绵绵"之说离谱
3月1日晚间9点28分,湖北荆州市在阵雨中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随着雷声轰鸣……。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黄智敏告诉记者,此说离谱。
03-04 09:08 -
展望中国航天重头戏:2019将有哪些重要发射?
1月1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将中星2D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其中,业界知名的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将于3月发射OS-M运载火箭,中国民营商业航天有望由此实现新突破。
03-04 09:08世界海拔最高的引力波探测望远镜预计2020年启用
全国政协委员、阿里原初引力波项目首席科学家张新民2日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引力波探测望远镜目前已经在西藏阿里地区建成观测仓,预计将于2020年开启对原初引力波的追寻。
03-04 09:08河南考古新发现:千年美酒其实是"仙药""
这是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出土的青铜壶内的液体(2018年11月7日摄)。随着两面分别有印文"耿大印"和"耿少翁印"的铜印出土,考古人员推测,这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应为耿姓家庭墓葬。
03-04 09:08新研究有望提高一种免疫细胞的抗癌能力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日前宣布,该校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杀手T细胞"的免疫细胞功能衰减的分子机制,可通过改变这种机制来提高这种细胞的抗癌能力,有望用于研发新的癌症疗法。
03-04 09:08
∨∨
∨
∨ -
-
-
《癌症》:多一项健康生活方式,癌症风险降6%
近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顾东风团队获悉,该团队研究发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显着降低国人癌症发生风险。
02-18 09:05吹弹可破的婴儿肌肤,脂肪层潜藏抗菌新靶点
张凌娟告诉记者,想让这层未成熟脂肪细胞不"退休",持续"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找到在发育和老化过程中调控皮下脂肪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方法。"通过抑制剂来阻断信号通路,能够帮助真皮成纤维细胞恢复分化脂肪细胞的能力,从而增加皮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天然免疫抵抗力。
02-13 09:28听信这些谣言,年后养胃变伤胃
如果一日三餐已按规律进食,睡觉前就无需再进食(包括喝牛奶),因为睡觉前喝牛奶打破了胃"一日三餐"的工作节奏。②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口腔内进行较充足的初级消化,同时减轻胃的负担。
02-13 09:18限制热量摄入或可防止哮喘
美国科学家日前指出,低热量饲料能防止实验室小鼠出现哮喘症状。结果显示,8周后,喂食任何一种高热量饲料且不限制食量的老鼠,其体重增幅比喂食低热量饲料或喂食高热量饲料但限制食量的老鼠至少多7克。
02-13 09:06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相关基因位点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团队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全脑全基因组范围的"广泛搜索",发现与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位点。
02-13 09:05AI新成果:能"读懂"病历,或将能"思考""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看图"识别影像,还能"识字"即读懂病历中的文本信息。"这篇文章的启示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学习文本病历,人工智能或将可以诊断更多疾病。
02-13 09:04当春运撞上流感 请收下预防指南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7年底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有多达65万人死于与季节性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早在去年,中国疾控中心在流感流行季来临之前印发了流感疫苗接种指南,也对上述人群加强防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01-31 09:55多靶点毒素疗法为治愈癌症带来希望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新诊断出的癌症病例大约有1810万起,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多靶点毒素疗法中的肽部分非常小(12个氨基酸长)并且不是刚性结构,可以进入其他大分子无法到达的地方。
01-31 09:11 -
每逢佳节"胖三斤"营养专家教你如何吃好不胖
每逢新春佳节,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迎新元素,在山珍海味面前,不少人都在"这个我想吃"和"吃胖了怎么办"的矛盾中挣扎。全谷来当家,少吃精白食物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面条等,增加杂粮谷薯类食物摄入,做到粗细搭配,食物多样。
01-31 09:07罗马尼亚宣布进入流感疫情状态
罗马尼亚卫生部部长索丽娜·平泰亚30日宣布,鉴于本国流感病例连续3周增长超出预期,全国进入流感疫情状态。平泰亚说,尽管罗马尼亚进入流感疫情状态,但民众不必恐慌,各地学校可根据各自流感状况决定是否停课。
01-31 08:55药物可逆转阿尔茨海默症鼠记忆丧失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可用药物逆转实验鼠由于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而导致的记忆丧失,研究结果最终有望让人类患者受益。严震教授说:"我们不仅确定了导致记忆丧失的表观遗传因素,还找到了在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上暂时逆转记忆丧失的方法。
01-30 09:56 -
"种子顾问"为农田匹配优异良种
拜耳公司旗下气候公司日前宣布,近半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创新的玉米品种筛选和播种预测工具"种子顾问"(Seed Advisor),可帮助农户显着提升收成。"种子顾问"于2018年8月在美国推出,其借助专有遗传种质资源库,并结合区域种子表现数据,为种子经销商提供预测模型,预测适合不同农户田块的优异玉米品种。
01-30 09:54"甜蜜家族"成员"搭"上生物合成快车
生活里的甜蜜基本和饮食相关,比如蔗糖、蜂蜜……,它们大多是单糖和多糖。"大豆寡糖具有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增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保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等益生元功效。
01-30 09:48高血压有导致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风险
预计到2050年,老年痴呆症将影响全球1.15亿人,但目前还没有经证实可降低痴呆风险的治疗方法。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目的是评估强化血压控制对痴呆风险的影响。NIA高级研究员勒诺·劳纳博士则表示,作为科学家第一次尝试研究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的可改变风险因素,该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01-30 09:40方便了 智能手机可以诊断这些健康问题了
先进的摄像头、运动传感器、面部识别、自然语言算法和人工智能开始允许智能手机充当医疗助理。艾伦试验要求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和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液供应被阻断变得苍白。
01-29 08:58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撤离南极冰盖之巅
在完成南极内陆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各项科考任务后,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队24日撤离昆仑站营地,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之旅。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穹A西南方向7.3公里处,海拔4087米,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建成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01-25 08:56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南美白对虾基因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10年成功破译凡纳滨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基因组,并获得高质量的对虾基因组参考图谱,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01-25 08:55中科院心理所揭示"痛点"的神经指标
被开水烫一下,有人疼痛难忍,有人毫无知觉;接受手术后,有人麻醉苏醒便能酣然入睡,有人使用大量止痛药却依旧生无可恋。""疼痛特异性客观指标的探索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未来可以根据这些客观指标评估个体疼痛敏感性,进而根据个体差异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01-24 09:07 -
柔性微型机器人可在体内"游泳""
瑞士和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款柔性微型机器人。论文通讯作者、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布拉德利·内尔松说,自然界有许多随环境变化而变形的微生物,他们由此受到启发,开发了这款机器人。
01-21 09:09新发现可让"坏脂肪"变"好脂肪""
中国研究者领衔的团队17日在美国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上报告说,发现一种能把"坏脂肪"白色脂肪转化为"好脂肪"棕色脂肪的新机制,有望用于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清华大学药学院陈立功等人发现,一种名为"3型阳离子转运蛋白"(OCT3)的物质可以影响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的转化。
01-18 17:46
∨∨
∨
∨ -
-
-
浅谈神秘之光——激光
作为20世纪人类重大发明之一,激光已经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2018年另外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穆鲁和斯特里克兰,于1985年发明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得到了峰值功率极高的超短脉冲。
01-17 09:45俄将开始研制新一代轰炸机原型机
据新华社电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着名航空设计制造企业"图波列夫"公司将在近几个月内开始研制数架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原型机。目前"图波列夫"公司下属喀山飞机制造厂已收到制造新轰炸机原型机所需设计资料,并将于近几个月内开工。
01-16 09:05延庆实现无人机巡查长城
在延庆长城花家窑口段,两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始了无人机长城巡查"首航",标志着延庆区长城数字化保护系统正式建立。利用无人机智能巡查,为长城保护架设"天眼"。
01-08 09:02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完成新年首次任务飞行
当苏丹人民还在欢庆新年、独立日双节时,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一架米-171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搭载着联非达团人员和物资从法希尔机场起飞,开始执行新年度首次飞行任务。
01-04 18:42前沿解读|彩虹-7飞翼式隐身无人机有何独到处?
彩虹-7首先是一款高空、亚音速、隐形无人机,目前为详细设计阶段,航展中展出的为全尺寸样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3吨,具有很强的隐形与突防能力。
12-21 18:43虽然都被称为狙击步枪 但是警用与军用之间的差别竟如此之大
射程方面,军用要比警用更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狙击手。警方狙击手使用警用狙击步枪射击 在尺寸方面,军用狙击步枪的枪管要比警用的更长。
12-21 13:52"黑飞"频频现身 遏制无人机有怎样的法宝?
当前,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但是由此带来的"黑飞"、"扰航"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解决无人机黑飞问题,不仅要依靠法律法规的监管,也需要技术手段来辅助。
12-20 10:43 -
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举行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纪念活动
当地时间12月13日,我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全体官兵在营区隆重集会,举行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深切悼念大屠杀遇难同胞,教育引导官兵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用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12-14 15:09触摸梦想的城堡 孩子们眼中的空军招飞展馆
对于一群向往空天、活泼可爱、充满想象的孩子们来说,走进空军招飞展馆就如同开启了一场驾驭战机、翱翔空天、放飞梦想的神奇旅行,和平时老师讲的、书本学的、电视看的以及自己坐在学校操场、仰望蓝天无数次遐想的相比,这场旅行无疑是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它是孩子们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梦想的空中城堡。
11-14 11:16直播|qq普通红包自己领了后没到账带你一起看航展!
2018珠海航展来啦!11月6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正式开幕,参展产品结构首次实现"陆、海、空、天、电"全覆盖。
11-13 17:55 -
南部空军颁发"首次评定飞行等级纪念"牌
广东中山市举行特别仪式,为44名首次评定飞行等级飞行员家庭颁发"首次评定飞行等级纪念"牌和"空军飞行员光荣家庭"荣誉匾,标志着又一批飞行员加入空军战斗序列,成为空军三级飞行员。
11-13 11:23直击珠海航展|空军招飞,不让梦想落空
2018年航展期间,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珠海上空大秀绝技,令人叹为观止。经过40多年的长空锤炼,八一飞行表演队是珠海航展的"铁班底",也是中国最顶尖的飞行表演队。对此,qq普通红包自己领了后没到账记者采访了八一飞行表演队队员张春雷、何晓莉。
11-12 18:28进击的射手——国产AR系列无人机导弹
在珠海航展的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区再次展出AR系列导弹,该弹可谓无人机机载"明星弹",伴随"彩虹"系列无人机远销国外。AR-1导弹跟随着彩虹-3、彩虹-4无人机征战域外沙场,取得了巨大的战绩,仅中东某国彩虹-4无人机在反恐作战中使用这种导弹,就实现了260次打击弹无虚发的好成绩。
11-12 11:12彩虹-804D垂直起降无人机如何成为珠海航展"炫舞精灵""
本次珠海航展上,新型彩虹-804D垂直起降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彩虹-804D无人机作为一种多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集合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因其技术风险低、起降场地适应性强、使用灵活等特点受到无人机使用者的追捧。彩虹-804D无人机可不依靠任何外界设施进行起降,使用方便,部署简洁,利于快速展开执行任务。
11-12 11:11彩虹-4无人机将换重油发动机?飞上9000米都不喘气
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展,彩虹多种型号的军民用无人机参展,其中就有一款大家熟悉的彩虹-4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目前批量生产的彩虹-4无人机采用的是活塞发动机,巡航高度3000~5000米,升限7200米,最大续航时间35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3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50~18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1330千克,任务载荷重量345千克。
11-12 11:11从察打一体到综合察打 彩虹-5无人机如何多维侦察打击??
彩虹-5无人机 彩虹-5无人机系统作为现有量产的最先进、起飞重量最大的彩虹无人机系统,采用了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抗干扰的数据链(包括视距和卫通)以及全天候的侦察载荷和多种武器系统。
11-12 11:10清华大学:开创培养"双学籍"飞行员先河
清华是最早与中国空军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人才的高校。对此,qq普通红包自己领了后没到账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主任,熊剑平。
11-11 14:23 -
不忘初心 无问西东——清华大学飞行学员班"做客"招飞展馆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9周年
此次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班62名学员参观空军招飞展馆,实际是一次回望初心,展望未来的旅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9周年。
11-11 10:22铿锵玫瑰 筑梦空天——2019女飞招飞在即妇联代表作客航展招飞馆
根据2019年度招收飞行学员计划,空军今年将面向全国招收第12批女飞行学员,数量约40名,成绩特别优秀的,可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联合培养。
11-11 10:19"国之重器"跨入"20"时代 中国空军战略转型开启"加速跑""
题:"国之重器"跨入"20"时代 中国空军战略转型开启"加速跑"首支列装作战部队指挥员:歼-20隐身超视距攻击等性能得到充分开发运用 作为空军特级飞行员,空军某基地司令员张伟林飞行时间超过3000小时。
11-07 09:39特写: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飞行表演侧记
歼-10B是单发飞机,采用的是轴对称360度偏转的矢量喷管,这对发动机也提出了气动、热、载荷、控制等一系列挑战。
11-07 09:38
∨∨
∨
∨ -
-
-
旧貌换新颜"34岁"南极地震台大变身
2018年1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常利军研究员随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长城站开始实施地震台改建任务。改建后的地震台实用、坚固、耐久、美观,背景噪声低,具有远程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传输功能,也具备长期无人值守情况下正常运行的能力。
02-28 10:38海量未知星系现身 射电望远镜立新功
陈学雷举例,X射线、伽马射线望远镜往往接收黑洞周围空间、特别"热"的天体等辐射出的高能射线,而射电望远镜则可接收到星系、高能粒子等产生的射电辐射。
02-28 10:35早春时节 看月亮与行星的约会
行星当中水星、金星、火星,甚至是木星的自行都比较明显,因此很难连续被月球掩食。除了这次金星合月外,3月里与月球和行星有关的天象还有11日的火星合月,27日的木星合月。
02-28 10:34天文+生物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人们印象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向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宇宙。近日,它却爆出了一项生物学研究突破——由其资助的研究合成了一个类似于DNA的分子系统。
02-28 10:32"火星快车"拍摄证明红色星球曾更温暖湿润
据英国《独立报》27日报道,欧洲空间局(ESA)"火星快车"(Mars Express)拍摄的最新图像表明,火星表面曾存在一个支流众多的古老河谷系统,进一步支持火星这颗红色星球"过去比现在更温暖湿润"这一观点。
02-28 10:24蹭天文学热点,一颗不存在的小行星居然被"命名"了
近日,有汽车生产厂商表示,其下属天文兴趣小组2月10日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于22日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申请用其新款车型"星越"命名该星。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并持续发酵。
02-28 10:21借助太阳风可在月球表面制造水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借助计算机模型发现,当被称为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以450公里/秒的速度照射月球表面时,会使其表面富含可以制造水的化合物。
02-25 09:23地磁逆转是地球太"任性"?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受到地核内液态铁的运动影响,地磁北极正不断从加拿大向西伯利亚偏移,而且移动速度非常之快。虽然一些末日论者认为地磁两极的逆转意味着地球生命的终结,但是上一次经历一个完整的磁极翻转时,地球依然是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02-25 09:21 -
从玻璃工人到天体物理学之父,"他使星星变近""
天文学家用光谱仪分解星光,得到光谱;再根据光谱中的各种线,确定天体中含有的元素。为纪念这位天体物理学之父,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望远镜和太阳,并在墓前的石制花盆上刻下"Approximavit sidera"——"他使星星变近"。
02-25 09:19地球演化关键问题有了答案:地幔对流模式是混合式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刻画了岩石圈的基本运动学特征,而地幔对流理论则为理解板块运动提供了动力学基础。这项研究成果支持了地幔混合对流模式,进一步深化了对地球动力学的理解。
02-25 09:15公私合营月球探索新时代或将来临
这次的着陆探测器由非营利组织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SpaceIL)和国有的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联合研制。以色列的成功可能预示着会出现一批新的商业着陆器,并将月球探测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基本由私人公司提供送货服务的模式。
02-25 09:13 -
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宇宙喷泉"首次证实
据美国太空网、福布斯新闻网日前消息,在包括中国3座望远镜在内的全球32座望远镜通力合作下,科学家首次证明双中子星并合会产生接近光速的喷流。
02-25 09:07日"隼鸟二号"首次降落"龙宫"取样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2日宣布,"隼鸟2号"探测器完成首次在小行星"龙宫"上着陆取样任务。探索小行星的过程不一定比探索大行星容易,整个探索过程同样也是对众多尖端技术的"拉练"。
02-25 09:06"洞察"号变身火星天气报告员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9日报道,NASA的"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去年11月27日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现在,该着陆器已变身为火星天气"报告员",为科学家和公众提供火星每日气象信息。
02-21 09:52已知最小小行星准备迎接人类探视
欧洲空间局(ESA)官网的报道称,将于2023年派遣无人驾驶航天器"赫拉"(Hera)探索双小行星系统——"迪迪莫斯"(Disymos,希腊语中意指"双胞胎")。
02-21 09:52哈勃望远镜:旅行者2号,你"漏过"了海王星最小卫星
天文学家认为,"马头鱼尾怪"可能是由"普罗透斯"被一颗大型彗星撞击后喷射的碎片形成的。他们总结表示,这些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这样一种观点:海王星内卫星的形成确实受到了无数次撞击的影响。
02-21 09:512028年四名宇航员将重返月球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正式公告,号召私营企业参与载人登月技术研发。根据NASA发布的"广泛机构公告(BAA)",要求私营企业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提出登月系统登陆舱、太空加油系统和转运飞船的设计概念,期限只有一个多月。
02-18 09:09比起吞噬地球这些太阳小脾气离我们更近
太阳急剧老化,随时都有可能膨胀并吞噬地球,地球不得不开启了一段长达2500年的星际流浪之旅。太阳活动低年的空间天气环境同样复杂多变,需要我们加强对空间环境的日常监测和预报,为航天任务保驾护航。
02-18 09:09 -
北磁极偏移 你我的手机导航都会受影响
根据地磁场模型,可以事先计算好任意空间位置的磁偏角;然后根据实测磁偏角,即可进行地磁定位及导航。在赵旭东看来,地球主磁场模型的更新周期是基于地球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观测技术、观测资料的处理周期而定的。
02-15 08:58去小行星采矿致富?醒醒吧
对于这一开发热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认为,目前看不到这样的需求。只能防辐射而已 虽然目前开采小行星的设想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想法都是将探测器发射到小行星上,开采资源后带回地球,或直接在太空用于建设。
02-15 08:57"洞察"号着陆器在火星放置"温度计""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当地时间12日,该机构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已将地下热量探测仪成功设置在火星表面,距离此前设置的地震计约1米远。去年12月,"洞察"号成功将地震测量仪安放在火星表面,倾听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帮助科学家分析火星内部不同层级的深度和构成。
02-15 08:57人类移民火星计划"泡汤"?逾万名华人曾报名
据欧联通讯社报道,日前,瑞士金融部门发布公告称,曾计划将人类送上火星的荷兰"火星一号"(Mars One)公司,目前已经宣布破产,公司已解散。火星一号原计划在2016年,发射通讯卫星,前往火星;2023年,让4名志愿者登陆火星,没有回程,将在火星上建立永久殖民地。
02-15 08:57
∨∨
∨
∨ -
- 科学之子|席泽宗:于历史深处开辟"星"疆土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7-04-25/1493101484209.mp4
- 科学之子|"数不清"的苏步青?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7-03-07/1488855337325.mp4
- 张钹:什么是科学精神?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7-02-24/1487918048215.mp4
- 空军试飞专家李中华:长空凌云 中华亮剑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7-02-10/1486708277986.mp4
- 赵忠贤:世界超导研究的"中国名片""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7-01-09/1483933614223.mp4
- 吴文俊:中国数学的不老传奇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7-01-16/1484559793021.mp4
- 屠呦呦:实至名归的最高科技奖得主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7-01-09/1483942550529.mp4
- 周铉:情牵天麻 耕耘深山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6-09-20/1474349210279.mp4
- 反无人机系统将终结高密集单位被闯入困扰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6-09-14/1473850113251.mp4
- 【前哨观察】揭秘D-21B:60年代美国绝密侦查无人机http://flv1.gmw.cn/gmw/videoroot/2016-09-07/1473245163265.mp4
光明动科普
>>- 科普影视
- 科普阅读